江东校区曾是渝东南地区的教育高地,是学校发展承前启后的文脉圣地,也是广大校友的精神家园。从江东校区走出大批杰出人才,成为巴渝大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。保护文化记忆,弘扬优良传统,凝聚起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强大力量,是新时代赋予长师人的历史责任。为此,特编制江东校区文化记忆保护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”理念,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意识,系统规划,科学施策,主动担责,积极作为,综合保护江东校区文化记忆,传承和创新优秀教育文化,助推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文化提炼。梳理江东校区教育文化脉络,厘清文化记忆保护内涵,总结提炼历史经验教训,建构文化记忆保护框架。
2.文化建构。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,再现江东校区风物景致,追忆江东校区逸闻趣事,厘清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,渲染真挚深厚的教育情怀。
3.文化传播。借助校友会平台和系列文化产品,举精神之旗、立精神之柱、建精神家园,让“乡愁”成为凝心聚力、追求卓越的文化源泉。
4.文化创新。文学、美术、音乐、传媒等学院通过写、画、诵、唱、摄制等多种手段参与文化记忆保护工作,创作文艺精品、培育文化品牌,推进以教学工作“四个一流”建设为标志的教育综合改革。
三、重点项目
1.复建一幢小楼——望得见的“乡愁”。在鉴湖东岸复建原江东校区富有文化气息的小楼,与大江风骨景观相互呼应,成为“鉴湖文化长廊”重要的主题景观。
2.勾勒一道文脉——进得去的“历史”。在双亭山北麓依次立“官立涪州师范中学堂—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—涪陵地区师范学校—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—涪陵师范学院”石牌坊(校门)微缩景观,通往“校友塔”,塔柳映湖,文运鼎昌。
3.编印一本文集——记得住的“情缘”。收录江东校友们的追忆随笔,辑集出版,装帧精美,作为史料补遗和馈赠佳品。
4.打造一个展区——翻得开的“往事”。在校史馆开辟“江东校区主题展区”,主要展示老物件和校友藏品,参观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浏览“群沱子专题网”海量信息,让长师的后来者记住“来时的路”。
5.摄制一个视频——带得走的“记忆”。摄制专题片《江东记忆》制成光盘,馈赠曾在江东校区求学或工作的校友。
6.创意一批文化用品——传得远的“文化”。①创作精美插图/挂图/摄影用于楼宇和室内装饰;②设计出售成套明信片/书签/笔记本等校园文化用品;③设计高品位折扇、挎包、手机壳等文化衍生品……让“逝去的江东”为学校注入不竭的文化源泉。
江东校区地块竞拍文件许可且适宜搬迁的相关设施,由学校统一组织施工,迁往新校区合理使用。
四、任务分解
江东校区文化记忆保护工作,实行学校党委、行政统一领导,党委宣传部牵头规划,校办统筹协调,校建处、国资处、后勤处、校友会、离退休工作处以及文学院、传媒学院、美术学院、音乐学院等协作配合,有序推进各项工作。
——宣传部负责文化提炼与保护总体规划;
——校办负责内外统筹协调、信息交流和校史馆建设;
——校建处负责工程类迁建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管理;
——国资处、后勤处负责设备设施搬迁与资产处置;
——校友会办公室、离退休工作处组织校友、老领导、老职工撰写回忆性文章,提供图片资料,捐赠相关藏品;
——传媒学院负责摄制文化记忆专题片,美术学院负责设计系列文化用品,音乐学院负责创作和演唱演奏音乐作品。
五、进度计划
江东校区文化记忆保护工作在2021年4月前完成——
2018年12月15日前,完成摄影、摄像、航拍资料,完成实物调查、数据采集、测绘。
2018年12月底前,完成相关物品物件的搬迁。
2019年3月底前,完成专题片摄制。
2019年5月底前,完成校史馆、微缩景观的设计和选址。
2019年8月底前,完成首批文化用品的设计和加工。
2019年12月底前,编制校史馆建设规划,完成文集资料采集工作。
2020年4月底前,校史馆落成,完成校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。
2020年12月底前,完成出版校友文集,建成校友塔及其沿线微缩景观。
2021年4月底前,生产系列化文化用品、为升本20周年、校庆90周年献礼。
联系电话:
党委宣传部:023-72790076、023-72790356
学校校友办:023-72790333,邮箱:229868732@qq.com
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
2018年12月6日